当我们爱上了成为“大忙人”的自己--空闲厌恶
高中生忙着高考,想着大学就清闲了;大学生忙着实习保研参加校招,想着找到工作就安闲了;上班族忙着打卡赶工,想着退休就轻松了;老人忙着兑现年轻时未来得及宠幸的爱好,大期将**时似乎也要忙着把心愿嘱咐干净……
我们一趟一趟地走过人生各个阶段,似乎总是为了得到更多空闲而忙碌辗转,但有没有可能是我们更愿意忙碌而非空手无事?
01
空闲和忙碌--行使生命的体验权
为了开启本文对忙碌的反思,我们有必要重审一下时间这个概念(咳嗽、理领带,严肃)。
不像其它资源,时间具有永不停歇、不可转化和再生的特点,我们对时间的使用是在行使生命的体验权(没错,当父母谴责我们刷手机、浪费时间,我们可以尝试给他们一些心理学和哲学的震撼/bushi,反驳:这是我使用生命体验权的自由!)。
消遣、消耗、花费、熬过、浪费+时间,我们可给时间做无数个词语的搭配组合,表达出千千万个时间使用/生命体验的风格。
空闲和忙碌,则是其中两种时间使用方式。
你认为啥也不做发呆是空闲,爸妈可能却认为放下工作转为做家务是空闲,而你的卷王同学认为不卷的时候都是空闲。
那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空闲”状态是什么样的呢?研究者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类似大脑闲逛的空闲状态(俗称“神游”)——常常思考着未发生的事件,并且思考频率和对当下此时此刻、要紧正事的思考频率相当[1]。
相对来说,这是一种较为消极、缺乏目的性和意义感的状态,这也是本文所讨论的空闲类型,而其他如休息疗养、积极专注的娱乐休闲其实可以被视为一种忙碌[2]。
对空闲、忙碌的界定略清楚后,我们将开启下文讨论~
02
真的有人厌恶空闲吗?为什么?
Wilson等人在11项研究中发现,人们通常不喜欢独自在一个房间花6到15分钟除了思考什么都不做,他们更喜欢做可以链接外部世界的活动(例如看书、上网、听音乐),且许多人宁愿给自己施加电击都不愿意独自在房间里思考[3]。
你可能会质疑为了避免空闲思考而接受痛苦电击:真的吗?
抛掉厌恶空闲的极端研究例子,回到日常生活上,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状态:
漫长的暑假,宅家多日,总是没事找事干(譬如“骚扰”父母、把遗落在童年角落的柯南全集追完、变着法子逗弟弟妹妹、一遍一遍地公园遛弯等等),好让生活不**于一潭死水,玩久了甚**会恢复一小段的学习或办公,并觉得小有乐趣。
可是,我们该如何解释空闲厌恶呢?这好像有些违背直觉呀!
研究认为,空闲其实代表一种主要资源(如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它同时会导致无聊和焦虑[4],而人们普遍讨厌无聊[5]。又如等待其实也是一种空闲,我们常在等待中焦躁不安,并且我们在等待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会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而累积[6]!
此外,从群体视角看,身边人有时候会习惯将没有行动、只是思虑打上“精神内耗”的标签,社会风气倾向于呼吁大众劳动和奋斗并拒绝无所事事的状态。
我们对空闲的拒绝和厌恶,也有可能是无意识的、自觉进行着的、被周围氛围带动着的。
03
不是必须忙碌,而是需要忙碌?
我们有时候厌恶空闲,于是乎跳入忙碌的人海里。实证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厌恶空闲,而享受适度程度的忙碌 [7][4]。
忙碌起来,参与丰富的活动带给我们很多收获,比如更整洁清新的衣柜生态、更精彩充实的五一假期、更漂亮的平时分绩点等等。
我们了解到为什么人们会讨厌空闲,但,为什么人会享受忙碌呢?
忙碌除了可能帮助我们实现世俗功利的目标,还有其他好处吗?我们为什么需要忙碌?
04
忙点好,忙点好啊!
//1.朝向一定目的的忙碌使人幸福
失业和没有技能的人在无所事事时往往自尊心下降,抑郁症状增加[8][9][10]。
Hsee等人的实验发现,忙碌的人比空闲的人感到更快乐[7],此处指的忙碌不是浑浑噩噩的瞎忙活,而特指朝向一定目的。
但为什么本该是辛劳的忙碌能带给人们幸福?人们怎么想的?这或许与有目的的忙碌可能催生心流状态有关。
心流[11]是指人们沉浸在活动中、专注于当下、持续地卷入认知并乐在其中的状态,心流是时间感知的加速器[12]。且绝大多数心流都是在工作而非空闲时出现的[2]
朝向一定目的的忙碌使我们专注,而心流的提出者Csikszentmihalyi也认为,美好生活的特点是完全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2.忙碌能平静喧嚣的大脑
胡思乱想,往往发生在空闲状态中,这是由于思维和意识的难控制性[13]。但无论是对愉快还是不愉快的、未发生的事件的思绪,都会使我们倾向于感到更不快乐[1]。
这也许是“精神内耗”的剑指之处。那么当大脑喧嚣之时,不妨为它哼一首以忙碌为名的歌~
//3.忙起来,掌握生活的舵
忙碌的过程可能增强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对疗养院居民的研究表明:主观上感觉到的活力和自主能动感与个体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紧密相关[14] [15]。
我们忙起来,像是作为船长终于摸到了自己生活的舵。
//4.忙碌是解决ddl焦虑的一剂猛药
研究发现,当人们忙碌时,他们比空闲的人更有动力在错过ddl后完成任务(而不是错过ddl后破罐破摔),因为忙碌过程中产生的“时间被有效利用”的感觉会调节这种效果[16]。
错过ddl不要怕,拾掇起来说不定比ddl前完成的其他人的执行速度更快(但好像也没什么好骄傲的)。
在过去,大多人忙碌一生只为混口饭吃,空闲是富人的权利。而如今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AI已然在众多领域解放了人类的四肢甚**大脑,我们可支配的时间更多了,啥时忙碌啥时空闲,我们有了更大的自由。
我们向往自由,渴望生命意义和生命产出。寻找个人的相对存在,“如何利用时间?”——成为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命题。